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为了套话长篇小说

为了套话长篇小说

陈寒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很多朋友很喜欢《为了套话》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它其实是“陈寒”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为了套话》内容概括:【新书:《人在大明,邪气冲天》已签约,感兴趣的可以去投资】支教老师陈寒遇泥石流,莫名穿越大明洪武二十三年,双眼暂时失明,不知自己已穿越。朱元璋、朱标父子决定从陈寒口中套出历史走向,却不想……陈寒:“明朝啊,是铁骨铮铮,但没几个好皇帝!朱元璋嗜杀刻薄寡恩、朱祁镇是个飞龙骑脸都能输的废物。朱元璋脸色铁青:你无法无天了,什么话都敢乱讲!!朱标:父皇,此人乃老天赐给大明的国师,不可杀啊!突然有......

主角:陈寒朱标   更新:2024-08-17 13:5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陈寒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为了套话长篇小说》,由网络作家“陈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为了套话》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它其实是“陈寒”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为了套话》内容概括:【新书:《人在大明,邪气冲天》已签约,感兴趣的可以去投资】支教老师陈寒遇泥石流,莫名穿越大明洪武二十三年,双眼暂时失明,不知自己已穿越。朱元璋、朱标父子决定从陈寒口中套出历史走向,却不想……陈寒:“明朝啊,是铁骨铮铮,但没几个好皇帝!朱元璋嗜杀刻薄寡恩、朱祁镇是个飞龙骑脸都能输的废物。朱元璋脸色铁青:你无法无天了,什么话都敢乱讲!!朱标:父皇,此人乃老天赐给大明的国师,不可杀啊!突然有......

《为了套话长篇小说》精彩片段


听到这个阴谋论在陈寒的口里面居然如此的恐怖,就连朱元璋和朱标都紧张了起来。

这个是什么阴谋论啊,居然如此的恐怖。

凌汉也不由得毛孔竖了起来,这要是得出了一个让他都觉得震惊的结论的话,说不定真的可能会掀起大狱。

到时候又要死无数人。

这不是凌汉这种大臣愿意看到的。

不过朱元璋好像很感兴趣,示意凌汉继续说话。

“小陈,老师你可得好好地跟俺说说,俺可喜欢听阴谋的东西咧。”

陈寒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说道:“这个阴谋论还是要涉及朱元璋。”

朱元璋在边上听得都有点发懵,怎么什么事都要带上咱。

难道咱就那么的该死吗?

凌汉这时候也是不好回头去看皇帝陛下的脸色。

因为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难看的要命。

因为这小子好像就是无法无天的,别人都是尽量保命不说皇帝的坏话的,但是陈寒好像就是要找死一样,处处是不放过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的不服气现在就是要听听陈寒到底能说出个什么来。

陈寒还真的直接说道:“这件事要从朱元璋平定天下说起,当时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有陈友谅和张士诚。

陈友谅不消说,单说这个张士诚,此人乃是私盐贩子出身,趁着元末军阀混战抢占了江南为地盘。

此人虽称王但并无争夺天下的野心,一心想着在江南养老。由于此人商人出身的缘故深谙经商之道,他在江南对买卖人相对宽松,加上江南本就繁荣的经济,买卖人和百姓的日子过得相对较好。

正因如此在朱元璋灭张士诚之战时,受益于张士诚的军民和张士诚誓死抵抗,令朱元璋打得颇为艰辛。

所以在灭掉张士诚之后,朱元璋一方面见江南富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复江南百姓和张士诚一起抵抗自己,于是对江南加以重税。

光是苏州府一年的赋税就达到了二百万八十万石左右,而当时全国赋税不过才两千多万石,苏州一府赋税就占据六分之一还多。

杭州、松江、嘉兴等府也都是赋税极重,百姓和商人苦不堪言。”

朱元璋听完了后倒也没有反驳。

当时他的确是如此想的。

张士诚这个私盐贩子居然有就这么多人拥戴简直是可笑,甚至咱去江南时还听到那些百姓依旧称张士诚为张王,叫咱为老头子,这还得了?

你们既然这么拥戴张士诚那你们就给他赎罪吧。

当时整个天下经过了元朝的近百年统治,天下百废待兴,北方更经过几十年的军阀混战,民生凋敝,唯有江南保存的比较完整,那赋税自然要从江南出。

这一点朱标也不能反驳,而且他也认识到,在短期之内根本不可能扭转这种局面,大明王朝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坚持这条道路。

至少是近几十年是不会改变这个策略。

凌汉作为河南人太明白中原大地当年被破坏得有多么的严重,可以说户口那是十不存一,白骨露野,凄惨无比。

所以江南作为赋税重地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

但这也能成为太子殿下被阴谋害死的原因?

这会不会太牵强了一点。

陈寒继续说道:“说这些就是为了后面的铺垫,村长您听俺慢慢说来。

这个阴谋就是从太子病逝往前推到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病逝开始。

那一年朱元璋的嫡长孙还是朱雄英,可是常氏过世后,朱元璋考虑到功勋武将越发的嚣张跋扈,于是为了让太子妃外戚势力不成为尾大不掉的存在,他扶持吕氏登上太子妃的位置。

洪武十五年,嫡长孙朱雄英过世,朱允炆就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长孙。

洪武二十一年,朱标的绝对拥趸蓝玉在捕鱼儿海一仗灭元廷,封凉国公,武勋贵族势力在朱标登基之后有抬头的迹象,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过世,嫡次子秦王坏事做了不少,名声臭了。

嫡三子晋王有能耐,身边围了冯盛、傅友德这样的超级名将;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当年就发生了蓝玉案,武勋贵族集团几乎一扫而光;

洪武二十六年,冯盛和傅友德分别被蓝玉案牵连而死,开国六公唯独剩下早早就交出权力的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过世,朱允炆登基为帝是为建文帝。

建文元年,朱允炆重用文官,尤其是江南籍的文官为多,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陈迪、练子宁皆江南人士,并下令免除江南九成的过重赋税。”

当陈寒说完了这些之后,凌汉往后面一看,就看到此时的朱元璋和朱标脸色都有点不好看。

他们当然是不会相信这么荒唐的事情,但是他们都不是傻瓜从这里面能够听得出一点东西。

陈寒在叙述这些事情的时候着重说了几点内容。

太子妃常氏过世,吕氏上位。吕氏的父亲乃是没有背景的官员,皇帝有意打击武将的势力;

嫡长孙朱雄英过世。

接着是朱标过世之后,蓝玉案发生。

武将没了,文官们的地位得到了巩固,特别是朱允炆着重对文官有所眷顾。

朱允炆当了皇帝之后马上就对江南的赋税进行了减免江南的赋税,而文官,特别是在朱允炆登基之后,得到重用的文官们则大部分来自江南。

这么一想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背后都觉得一身的冷汗。

他不相信有人敢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情。

他相信自己的锦衣卫那是足够震慑所有人的。

他更相信那些文官没有胆子做这些事。

但是,为什么他在听完了陈寒的分析之后。

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的儿子的死,好像真的有点蹊跷。

凌汉在听完了这些事实的时候,在一瞬间感觉头皮发麻。

陈寒刚才也说了这都是后世的猜测,而且这只不过就是阴谋论而已。

何为阴谋论?

就是故意将实情夸大处理。

可是为什么自己在听完了陈寒说的这些之后,总觉得这里面的巧合是不是太多了。

陈寒的声音忽然变得别有深意:“常氏过世,吕氏上位;嫡长孙死,朱允炆位置得到巩固;朱标死,蓝玉、傅友德、冯盛死,武勋被一扫而空;

朱允炆从小被读书人围绕,登基之后马上重用文官,打压武将,从此文官们终于摆脱了朱元璋这个暴君,铲除了武勋集团,洗脑了朱允炆,掌控了舆论,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削藩。”

陈寒的表情变得更加暧昧,“村长,你品,你细品!!”

……


东宫。

此时朱允炆一反常态的,满脸的愤怒。

在不少的史书记载当中,都说朱允炆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

甚至说他跟着读书人学习十分的儒雅。

可是现在他在东宫自己的寝殿却大发脾气。

把不少的杯子盘子摔得满地都是碎片。

就连伺候他的那些宫女和太监,看到朱允炆这一反常态的暴戾,都被吓得站在一边,不敢有丝毫的走动。

时间不长,外面脚步声传来。

吕氏在诸多宫女太监的拱卫之下,进入到寝殿里。

一见那地毯上面,洒满的碎片,又看到坐在那椅子上面生闷气,咬牙切齿、双眼血红的朱允炆,当即是皱了眉头。

朱允炆听到脚步声之后,纵然满脸的愤怒,但规矩他还是懂。

急忙站起身来到吕氏面前行礼。

“母妃,您怎么来了?”

吕氏看到地上的场面,一挥手,宫女太监,如蒙大赦一般急忙退出去,甚至还将门给关上了。

门关上之后,吕氏猛然间不等朱允炆有半分反应,反手一巴掌挥在了他的脸上。

打得朱允炆措手不及。

他捂着脸,抬起头看着母妃,满目诧异,没有说话,但隐忍的在眼眶打转的泪水,却说明他现在极端的委屈。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怎么还觉得自己委屈了?”吕氏讯问。

朱允炆将头偏向一边,一滴泪终于是滑落而下。

“把你那懦弱的眼泪收回去!”吕氏厉声道。

朱允炆听到这话,就知道自己的母妃,必然也是听说了朝堂之上发生的那些事。

他捂着脸,不解地问道:“母妃,儿臣到底做错了什么?

儿臣对皇爷爷那般的孝顺,对父亲那般的关心,从来不敢有任何逾矩之处,从来都是谨小慎微。

跟着两位师傅学习,也是一丝不苟,不敢有任何违背之处。

可是为何,在这短短的几天之内,不管是皇爷爷还是父亲,对儿臣的诸多表现都不满?

甚至连朝堂之上都传出来,要将儿臣贬到江南的谣言。”

朱允炆说着,泪水在眼眶里边打转。

甚至他咬牙切齿、颧骨突起、紧握拳头,浑身激动地颤抖不休,鼻息如牛。

隐忍了多日的委屈,在这一刻都爆发了出来。

一开始他在父亲寝殿外面站着那么久的等待,却被朱元璋和朱标冷落之时,他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可是后来他才发现,不管自己怎么做。

自己的皇爷爷以及自己的父亲,似乎都不满意。

而更让他费解的是,平日里只能待在深宫当中做一些女红活的同父异母的姐姐江都郡主,都突然得到了父亲多次的接见。

她好像一直跟在某位臣子身边学习着什么。

这让朱允炆更加的不解,让他更增添了许多的抱怨。

自己身边的两位师傅,曾经不止一次地跟自己说。

自己将来可能会是大明王朝第三任皇帝。

自己的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

将来所有的朝臣都会在自己脚底下匍匐颤抖。

然而现在,种种迹象都表明,自己似乎并没有得到父亲和父皇爷爷的认可。

反倒他们已经开始冷落自己。

先是把自己身边的两位师傅一个往北,一个往南的贬谪。

又是派了一名粗鲁的武将,经常训练自己。

自己乃是皇室贵胄,从小锦衣玉食,何曾受过那样的苦。

每日扛着一个沙袋,在东宫的后花园狂奔不休,累得呼哧带喘。

他很不解,我今后是天子,可为何这么一个粗鲁的武夫居然都能够对我呼来喝去。

他跟父亲阐述这样的委屈,可父亲却冷冷地告诉自己,必须要坚持。

他不知道为何自己要坚持这些。

而今又听到自己的皇爷爷在朝堂之上说,要将自己贬到江南去,这些委屈终于是爆发了出来。

“母妃,您知不知道他们怎么说。

他们说要把朱允熥给推上这个皇位,说我不适合,能力不行。

那我就要问一下,我的能力比谁差了?

我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从小对圣人的治国理念颇有心得。

就连朝中大儒也纷纷夸赞。

我哪里差了?

我比任何人都要好,我比任何人做得都更加努力。

朱允熥怎么能跟我比?

他不过就是有一帮武夫的外戚在帮他撑着,那又怎么样?

那些武夫,我早晚要收拾他们。

等我当了皇帝后,我就要……”

吕氏听到这里之后,立刻打断他的话,“休要在胡说八道!”

可朱允炆这时候反倒是一反常态,没有了之前那般的唯唯诺诺。

大声地说起来,“我没有胡说八道,我说的就是事实。

不管现在朝臣对我有多少意见,皇爷爷对我有多少意见,今后我是一定要当皇帝的。

我当了皇帝,蓝玉他们这帮人,我一定要收拾他们。

他们不都说朱允熥比我强吗?等我把朱允熥所有的靠山都收拾掉,我看谁敢说他比我强!!”

吕氏看着他发脾气,无奈地上前来,轻轻地抚摸着刚才自己扇了他一巴掌的那个地方:“允炆,为娘知道你受委屈了。

这些日子,为娘看在眼里。

可你要明白,现在这一切都是对你的磋磨,你要是连这一关都过不了。

你怎么当一国之君。

为娘一直跟你说,你还年轻,有什么事跟为娘说,不要在这宫殿里大发脾气乱说话、

你不知道哪双耳朵听到了,就会传到外面去。”

朱允炆大喊,“他们敢,谁敢乱说话,我要他的命!”

吕氏赶紧安抚:“好了,朝堂上发生的任何事,现在跟你无关,你不要去计较。

你越是如此计较,这个位置就离你越远,你可明白?”

朱允炆这句话听进去了不甘心地点头,“母妃,我会牢记您的教训。

不过还是那句话,在朝堂上面有人帮我求情了,这份情我一定会记住。

而那些不说话的人,我会一一记住。

以后我要是当了皇帝,他们别想好。”

吕氏听到这话之后,莫名觉得自己这个儿子似乎容易走极端。

可明明他天天跟着那些大儒在学习啊……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