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以派明熹宗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崇祯求我登基朱以派明熹宗全局》,由网络作家“重明时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那个使者则用普鲁士语骂了几句。在他眼里,这不过是一群还没有开化的野蛮人而已,如果不是还用得上他们,他才不会来到这个地方。“我们主教大人说了,如果清国愿意在今年入关劫掠明国,我们愿意提供三十门红衣大炮,事成之后,我们只要黄金。”红衣大炮!三十门!他们还只要黄金和白银!皇太极心中不由得打起了小算盘,黄金和白银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太大的用处的。反正到时候抢了的黄金和白银就和那些晋商交易物资了。而红衣大炮就不一样了!在之前皇太极对于红衣大炮还没有印象。但是直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炮轰城的威力后皇太极就深深地明白了它的重要性。这简直就是战争利器!“好!一言为定!”皇太极起身想要拥抱一下那个使者,据说这是他们那里表达好感的礼仪。而那个使者却伸出手和...
《大明:崇祯求我登基朱以派明熹宗全局》精彩片段
那个使者则用普鲁士语骂了几句。
在他眼里,这不过是一群还没有开化的野蛮人而已,如果不是还用得上他们,他才不会来到这个地方。
“我们主教大人说了,如果清国愿意在今年入关劫掠明国,我们愿意提供三十门红衣大炮,事成之后,我们只要黄金。”
红衣大炮!
三十门!
他们还只要黄金和白银!
皇太极心中不由得打起了小算盘,黄金和白银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太大的用处的。
反正到时候抢了的黄金和白银就和那些晋商交易物资了。
而红衣大炮就不一样了!
在之前皇太极对于红衣大炮还没有印象。
但是直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炮轰城的威力后皇太极就深深地明白了它的重要性。
这简直就是战争利器!
“好!一言为定!”
皇太极起身想要拥抱一下那个使者,据说这是他们那里表达好感的礼仪。
而那个使者却伸出手和皇太极握了握:“一言为定。”
略显尴尬的皇太极扭了扭满是横肉的脸:“合作愉快。”
至此,朱以派这个远在西南的“蝴蝶”扇动的风已经悄然改变了历史。
……
“报亭办的如何?对广西的渗透怎么样了?”朱以派问向风尘仆仆的审配。
这一次回到云南朱以派就是来看报亭的。
只要报亭办好了,并且有专门的人管理,周围的屯户或者居民就可以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扫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还可以传输朱以派的思想,如此一来,云南上下铁通一块。
至于军队之中,朱以派已经安排了专门的人员进行教育,所以朱以派并没有打算在军营之中弄这些东西。
审配则一脸恭敬地回答道:“现在我们的报亭已经可以有盈余了,只是对广西的渗透还是有些困难,那里民风剽悍,精明的人实在不多,官吏也是,只会收钱不办事。”
“没事,不着急。”
朱以派安慰了一下审配,现在审配可以说是一身兼数职,必要的鼓励还是要给的。
看着审配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朱以派又问道:“还有事情么?”
审配沉声回答了朱以派。
“他们拒绝朝贡么?谁给他们的胆子?”
朱以派将情报甩在桌上,旁边的审配也是一脸阴沉。
本来朱以派还想留几个人的,看看他们对于大明的忠心的,如果有几个识相的话朱以派不介意让他当一个傀儡国王,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
但是这附近的小国似乎都铁了心要和大明作对一般,竟然没有一个国家来朝贡!
不仅如此,根据情报他们相互之间甚至还签订了盟约,如果大明起兵,他们就会共同出兵对抗大明。
根据间谍网的情报,朱以派知道是有满清的使者在进行游说,给的好处无非就是对于他们没有什么作用的金银以及劫掠的奇珍异宝。
其实最让朱以派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有外国人插手!
虽然在这个时代有一些国家的名字不一样,但是朱以派还是能够知道他们是欧洲那一块的人。
现在的欧洲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大航海时代已经接近了尾声。
但是对于殖民地的瓜分,那一群群恶狼们可没有停止过争夺。
把手伸向亚洲也就算了,朱以派打算等自己强大之后再进行管理。
但朱以派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把手伸向了大明!
在此之前大明也是击败过尼德兰(荷兰)、葡萄牙、英国,但都是小胜,如今大明内忧外患,那些欧洲强盗们正好可以大赚一笔。
在他们的眼中,神秘的东方有着无尽的宝藏,而事实也是如此。
可是大明几乎不需求他们什么,虽然他们给了大明不少类似火炮的一样的物品,但是大明的工匠们也会将它们改造,有一些甚至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他们却极度地需求大明产出的物品。
在他们眼中,这些香料、瓷器、茶都是无比高贵的存在,只有高贵的人才能享用。
但这些东西——太贵了!
买不如抢,现在他们便是为了抢埋下伏笔。
就连那巅峰过去的西班牙也敢过来分一杯羹。
“既然如此,那也就别怪我了!”
朱以派目光一寒,他在军事专用最高机密文件上只写下了这几个字:集结全军,一统西南。
……
“鸿晖先生,您这个指示是要做什么?”
审配的副官戴正奇不解地问到。
诸葛鸿晖轻轻摇了摇羽扇:“你照做便是,如果人手金钱不够就找滇王要去好了,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胡乱地找工匠瞎造船,没有图纸,就凭那些造了几条小船的工匠能干一些什么?”
诸葛鸿晖游历诸国,对于造船的事情也是略有涉猎。
他已经和那几个被朱以派赞为绝世工匠的人讨论过了,如今缺的不是钱,不是木头,不是工匠,而是图纸!
但要靠自己摸索出来,那太慢了!
更别说在摸索的时候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在征服安南的时候朱以派也就缴获了三十几条小船,但那些船在真正的战争中完全派不上用场!
故此,诸葛鸿晖便想了一条妙计。
“那...那他们愿意么?”戴正奇还是不解地问道。
“你信不信如果你钱给的够,那他们可以把吊死他们的绳子卖给你,好了,照做便是。”
诸葛鸿晖又摇了摇羽扇,他有信心,这一次他一定会给朱以派一个惊喜。
……
“什么?!黎维祺被杀了?安南被明军打下来了?”
暹罗国王心中不由得一紧,他刚刚还拒绝了对大明的朝贡,没想到就在使者离开后的几天,他居然迎来了这个消息。
“这该如何是好,这该如何是好?”
此时,一位身穿天主教教徒衣服的白人男子突然站了出来:“国王陛下难道忘了我们之间的盟约了吗?”
暹罗国王此时才“恍然大悟”:“那一切就交给你了,不过——答应给我的......”
“那些钟表一定会在我们击溃明军之前送来的。”那名天主教徒自信地说着。
即使他的语言十分的蹩脚,但他这句话在暹罗国王的耳中却是那么地动听。
“那一切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暹罗国王点点头后就把这些事情交给了那个外国人。
在他心中,这个白人十分地会来事,更别说他还有那么多的新奇的物品,什么玻璃珠,小弹刀,这些东西他一生都没有见过!
而且通过他牵线搭桥的贸易也让暹罗国王狠狠赚了不少,至于那些贱民的死活?
与他何关?
这一幕幕类似的剧情正在大明周围的小国不断上演,一个对于大明的包围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形成。
……
仅仅在三月中旬朱以派的全部军队就已经全部集结,这种动员速度可以说当世只有他能够办到!
仅仅用了一个月朱以派就将大军全部召集,置于春耕这些事情,刚好还有一大堆罪户呢,再加上刚打下来的肥沃的土壤所以今年朱以派的粮食产量会大大增多。
看着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面容,朱以派大声喊道:“扬我军威!踏平西南!”
在底下的将士们望着滇王的面容也是不由得大声喊道:“扬我军威!踏平西南!扬我军威!踏平西南!”
通过宣传员的不间断地教育,在他们心中滇王就是他们的唯一!
他们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服从滇王的命令!
只要滇王一声令下,哪怕赴汤蹈火,他们也会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出兵!”
“呜——”
“呜——”
伴着军乐,这一支大军从海防出发,直插平治。
马关。
由于安南这些年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朱以派没有派兵驻守马关,在这里只有寥寥数百人的屯田兵。
经过前几次的教训,临安总指挥牧明旭又派遣了二百名屯田兵驻守马关。
马关之下是一片丛林,不过这些丛林的树木不是很密集,隐隐约约可以看透丛林之中的情况。
一个正在眺望远处的屯田兵突然大惊道:“猴子来了!猴子来了!有骑兵!有骑兵!”
这一句话如同惊雷一样划破了马关之上的宁静。
“咚咚咚——”
一旁的屯田兵立刻敲鼓示意。
马关之上的屯田兵士官长见到这种情况立即扯着嗓子大喊:“他奶奶的!上次他们这帮猴子敢偷袭老子,这次他们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张将军马上就要来了!我们坚持住!”
一听到张定边张将军即将来到马关支援,在场的屯田兵的眼睛无一不放出亮光。
如果说朱以派在他们心中是神明,那么张定边将军在他们眼中就是神明手中锋利的宝剑!
“咻咻咻——”
大量的箭雨从城寨之下飞来。
屯田兵们早已做好了准备,经过连夜的赶制,当地的工匠编织了不少藤牌。
箭雨刺入藤牌之后就无法再进一步。
见明军早有防备,安南的部队有一些迟疑。
在劫掠大明广西的镇南关的时候他们只需要几次的箭雨齐射就能让上面的守军四处逃窜。
上一次的马关还没有多少明军,这一次怎就平生多出来这么多人?
一个骑兵悄悄地在他们统帅的耳边说了一句:“将军,我们还要不要打?”
那个将军挑了挑眉:“打!怎么不打!别看明军穿的花花绿绿,都是一群花架子罢了!现在就是我安南开疆扩土的好时候!他们做了这么多年的主人,现在也该换换人了。满清的王说了,只要我们骚扰明国边境,他们入主中原,就会把明国的云南、贵州都给我们!到时候,咱们什么女人不能玩?什么美食不能吃!”
看着眼前的马关,那个将军突然生起万丈的豪情:“兄弟们!给我冲!第一个登上去的赏百两白银!”
一听到这话,那些安南士兵就像猴子一样欢悦起来。
“冲啊!冲啊!”
一队队拿着云梯的安南士兵通过狭窄的关口冲了上去。
“投石!投石!”
城寨之上的屯田兵推出了最新到的投石车,将巨大的石块安置好后,令旗挥下。
一个个巨大的圆石从投石车上抛向了冲过来的安南士兵。
在石头的呼啸声中,从城寨之上飞出的一个个圆石直接往安南士兵的人堆里砸。
几百斤重的圆石在地面上直接碾过,带出了一条血路。
“噗嗤——”
“咔——”
云梯下的士兵和云梯一起被巨大的圆石砸的粉碎。
在远处看着攻城的安南将军看到这一幕也是心惊胆战,这一石头要是砸到自己……
在投石车恐怖的威力之下,有些安南的士兵忍不住往后缩了缩,扛着云梯的士兵冲锋的速度也是减慢了下来。
他不敢细想,但是这一次国王给的命令就是攻陷马关,有了马关,云南的临安就无险可守,这样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攻临安府。
看着飞来的石头,这位安南将军的额头冒出了冷汗。
不过——
死的又不是自己!
安南将军立刻命令督阵队前去战场督阵。
那些督阵队也不是什么善人,他们都是安南将军的心腹。
一个个骂骂咧咧地骑马妈的!竟然害自己来前线督阵。
他们可不管什么同胞之谊,一个个黑衣督阵士兵拿着鞭子就是猛抽。
就这样,安南军队顶着极大的伤亡终于来到了城寨之下。
在城寨之上的屯田兵们看到了这一片片的猴子军队并没有感到恐惧。
后面就是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亲人也在后方,如果自己跑了,那么这帮猴子就会攻进来,这些道理他们还是懂得。
一个个屯田兵立刻抬着滚石往云梯上放,然而“咚咚”的声音完全没有盖住云梯下一阵阵瘆人的嚎叫。
听着那帮猴子的惨叫声,城寨之上的屯田军就更起劲了,砸死这帮猴子!
一段时间之后,城寨之下的云梯旁边布满了尸体和被砸伤哀嚎的士兵,但是后面的安南的军队实在太多了,下方的空缺很快就被填满了。
就这样经过了长时间的血战,已经有安南的士兵登上了城寨。
“杀杀杀!”一个汉子大声吼叫,手中半截的长矛又刺入到一个猴子士兵的身上。
周围的猴子士兵看到后立刻嚎叫着冲了上来,两支长矛立刻穿入汉子的身体,将他定在了墙上,而那汉子却惨然一笑。
“噗嗤——”
后面赶来的屯田兵立刻用大刀杀死了那两个猴子士兵。
汉子看到这两个敌人死后又看了看冲过来的兄弟,他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声出来。
最后,他艰难地笔划了最近才学的两个字:“必胜。”
城寨之上已是尸横累累,连墙垛上也爬满了双方的尸体,整个城寨已经被染成了红色。
在城下的安南将军越看越心惊,这是哪里来的精锐?
看着自己的亲兵一个一个地死在了这个城寨之上,他的心在滴血。
看着天色已暗,他咬了咬牙:“他娘的,撤军!”
接到了撤退信号后,城寨之上的士兵如获大赦,有些士兵甚至像猴子一样直接从城寨之上跳了下来,摔在了死人堆之上,发出一声声嚎叫。
在他们看来,这里简直比地狱还恐怖!
就这样,安南的军队如丧考妣一样退去,一个个垂头丧气,这一战让它们重新认识到了明国的精锐是何等的厉害。
但是他们所不知的是这仅仅是朱以派的屯田军而已,也就是说这些人只是他的后备士兵,如果是真正的精锐,这帮猴子肯定是有来无回。
经过一夜的行军,黎阳曜终于退回了高平。
作为国王黎维祺手下的第一大将,这一场攻城战打的他是心惊肉跳。
以往的明军即使开始反抗凶猛一点,但只要自己的士兵攻上了城墙,那群明军就会四散而逃,但这一次,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逃跑了。
一个副将偏过头来问道:“明军不会过来攻击我们吧?”
黎阳曜摇了摇头,安南可是不征之国。
国王黎维祺在去年平定叛乱后就有着向外扩张的野心,如今的安南已是铁板一块,即便还有一些小叛乱,但那都不足为惧。
再加上大明如今已经乱成一团,他断定大明是不会出兵的。
“你去找几个歌姬,本帅今晚要好好泄一泄火气!那群明狗是不会过来的!你再给国王递上一份大捷,就说我们大破马关,只是明国增援赶来,劫掠的物资没有拿到。”
“是!”
……
“象兵!我们有救了!象兵终于来了!”
一个躲在房屋之中的安南士兵喜极而泣。
在他们心中,象兵就是无可匹敌的存在。
以至于在这些国家之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能打败象兵的只有更厉害的象兵。”
远处的象兵每踏一步地面就好似地震了一般。
但是铁甲营的勇士们没有畏惧,在攻城之前他们就已经有了对策。
“放盾!放盾!”
铁甲营营长大喊道。
这一次铁甲营所带的盾是特制的,在最前排的铁甲士兵的盾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尖刺,当大象被这些尖刺刺中之后就会摆脱它们身上象兵的控制。
如果大象看到这些长刺停止行动也是能够起到阻挡的作用。
至于跨过?几十个大盾分开放置可不是那么好跨过的。
将这些大盾摆布在地上后铁甲营的士兵们就开始往后退去。
“咚咚咚——”
十头大象摇着巨大的脑袋冲向了铁甲营。
“噗嗤——”
那些大象完全没有注意到脚下的盾牌,有六头大象直接踩中了布置在地上的特制大盾。
因为大盾是弧状的,所以还有几头大象完全来不及平衡就直接摔在了地上。
“咚——”
大地又是一震。
“轰——轰——”
此时炮兵营也调试好了大炮,开始集中轰击这些象兵。
朱以派军中的弗朗机炮大多装的是散弹,所以在几百米的距离里的杀伤是十分恐怖的。
大量的弹珠打在大象身上,大象瞬间被打的血肉模糊,发出痛苦的哀嚎。
在大象之上的象兵哪里见过这种架势,有一些甚至被吓得从大象上跳下来逃跑。
“给我对准那些大象!一个都不要放过!老子还没有吃过大象的肉!”
“哈哈,我也没有吃过,连长,我们真的能吃到吗?”
那个炮兵连长笑着敲了一下那个士兵:“还不快给老子瞄准!要是贻误了战机,看老子不杀了你!”
“哞——”
剩余的几个大象在地上痛苦的嚎叫,在大象上面的象兵也几乎全部阵亡,联军的希望就这么破灭了。
“快跑啊!象兵,象兵都没了!”
“你别拉着我啊!老子也要跑!”
攻入城中的士兵没有贪功冒进,一队队以班为单位开始一点点地清理这个城中残余的敌人。
而城中的百姓则完全不敢出来,一个个躲在家里瑟瑟发抖。
一些富户也开始动了歪心思。
有的让家仆赶紧埋钱财古董,有的则是让家仆拿着金银去“犒劳”大明的士兵。
但是朱以派的这种精锐部队可不吃这一套,他们完全就是战争机器。
军饷已经完全够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的花销了,在宣传人员日日不停的宣传下,他们可以说在战斗中已经没有了那种世俗的欲望。
为吾王而战!
两日,明军彻底占领了这座城池!
军需官和军法处的人员迅速清点了战斗中的损耗和获得的战利品。
在这个城池中,他们竟然获得了五百万两的白银!
至于各种军用物资、木材、粮食这些更是不计其数!
而且在这个城池中竟然还有大量的工匠!
这绝对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资源!
有了这些工匠,朱以派的海军成型的速度就更快了!
“看来他们是想在这里和我们来一场消耗战。”
审配若有所思地说到。
张定边看完长长的清单后也是笑了笑:“还好我们的火炮够多,不然那十几个象兵还真是不好对付,明天我军修整一天后就可以拿下维贾亚了,东京,后天必灭!”
“哈哈哈,张将军,那我后天就等着喝你的庆功酒了!”
张定边却严肃地摇了摇头:“战事还没有结束,庆功酒,还是等滇王吧。”
“嗯,等滇王!”
……
紫禁城。
崇祯皇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自从杨嗣昌成为兵部尚书后,一切似乎都好起来了。
那些让他头疼的流寇终于被压在了一个范围之内,每天他都能看到捷报。
至于辽东方面的满夷,他们也是有意议和。
即使他们是假意议和,那也够了,起码能够拖延一些时间。
只要等自己将那些流寇全部消灭,那么他将再议辽事。
一切的一切还是需要内部的安定!
至于云南那里他已经不想管了,有大臣上奏说滇王对安南那些国家发起了进攻。
但是滇王又上书说这些国家扰乱大明的边境,作为一个朝贡国,他们有不臣之心,是时候要教训一下他们。
崇祯觉得滇王的话在理,而且在此之前也有关于西南边境不安之事。
如果不管一管,崇祯不知道西南方面会不会像辽东一样,最后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杨爱卿,若我大明能够内定流寇,外除满夷,如此大功,非你莫属!你,便是我大明的中兴之臣!”
中兴之臣!
杨嗣昌的心脏忍不住跳动。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赶紧磕头谢恩:“都是陛下英明神武!微臣不过是说出了陛下心中所想罢了!”
崇祯微微一笑:“皆是先生居中调度之功,不过就抚的事宜如何了?”
就抚只不过是与满清议和的另一说法罢了。
但是作为大明的皇帝,崇祯还说不出议和这一词。
在大明文武百官心中满清不过是自己养的一条狗罢了,现在它得势跳一跳,等自己缓过气了,那便再来一次犁庭扫穴。
鸡犬不留!
杨嗣昌听到这句话后心中一紧,去议和的使者回来说满夷似乎没有诚心议和。
但是去年他们入了一次关,今年应该不会再入关了。
杨嗣昌心中打起了小算盘,他斟酌地说道:“满夷那里,虽然议和的诚心不足,但是他们现在还没有入关的心思,只需一年!一年流寇若灭,那便无大患!”
“嗯。”
崇祯揉了揉眉心,他推开桌前厚厚的奏折,今天他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不知何时,他竟然生了白发!
现在他可才二十九岁啊!
“那,杨爱卿,你...”
杨嗣昌明白了崇祯的心思:“微臣告退。”
与此同时,盛京的皇太极则在调动兵马,准备入关。
这一次皇太极命令多尔衮、豪格、阿巴泰、杜度、岳托等人率领正蓝旗、镶白旗以及正白旗进入明国境内劫掠。
而且皇太极授予岳托扬威大将军,贝勒杜度为副帅,统帅右翼军;统领左翼军的则是睿亲王多尔衮。
而那个使者则表示这一次入关一定要多抢一些,最好能够打到山东以及山西,如此一来,明国在山东山西好不容易镇压下来的民变可能又死灰复燃。
此次入关的另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尽可能让明军剿杀流贼的军力回防,这样像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反贼头头就可以缓一口气。
那几个反贼头头或许成不了什么大事,但起码可以牵制住明国。
明国疲于奔命,不出几年,大清与明国的实力就会发生极大的改变。
等到明国无法顾暇内乱之时,就是大清入关的好机会!
就在朱以派进村寻找诸葛鸿晖之时,一位儒士打扮的男子正摇着羽扇看着朱以派。
朱以派见状立刻拱手问道:“这位可是诸葛鸿晖先生?”
那位儒士微微颔首:“如若滇王不嫌弃,可否前往草民陋屋一叙?”
“那就请先生带路吧。”
朱以派竟主动让道给诸葛鸿晖。
即使这个房屋非常的简陋,但是朱以派看得出来,这个屋子被打扫的十分干净,就连物品的摆放也是井井有条。
当诸葛鸿晖将茶沏好后对着朱以派说道:“滇王此次前来有何要事?我乃一介草民,又如何值得了滇王亲自驾到?”
朱以派没有立刻回答,他知道诸葛鸿晖这一番话语是在考验自己,如果接着他的话说反而落了下乘。
“哦?鸿晖先生如何识得我便是滇王?”
“如今在安南内何人可以穿过重重的控制来到这一个村庄呢?而又是何人要一人来到这平平无奇的村庄寻人呢?安南已被滇王占据,滇王下一步以为如何?”
听了这一句话朱以派知道诸葛鸿晖将他的考题递给了自己。
“如今大明局势糜烂,作为大明的亲王,内扫叛乱,外平鞑靼,我义不容辞,然而我现在只有云南、安南这区区一隅之地,如何能拯救大明?若能将这附近小国尽收囊肿,或许有一拼之力。”
诸葛鸿晖却摇了摇头:“滇王的计划仅仅如此?那这安南占不占,都不重要吧?”
的确,如果朱以派真的想收尽附近诸国的话,先打下万象明显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万象的地方要比安南大,肥沃的土地也明显多于安南,人口也要比安南多出不少,所以朱以派攻打安南另有心思。
“哈哈,被先生看透了。”
朱以派也不显尴尬,如果诸葛鸿晖没有发现的话他反而会感到失望。
“如今我占据了海防,而海防又有大批能够造船的能工巧匠,假以时日,我能够拥有一支强力的水师,那么我便能控制大明对外国的贸易,如果我能完全控制大明对他国的贸易,那么财源便有,安南附近诸国土地肥沃,可种植粮食,如此,粮源解决,至于兵源?有钱有粮,何愁无兵?如此,三年以内,我便可以拥有一支无敌之军。”
“而且,这安南是主动挑衅于我,我也正好练一练 兵,壮我大明军威!”
“好!好!好!”
诸葛鸿晖的眼中终于散发出了光彩。
“那滇王下一步又该如何?未来之事又有何打算?”
朱以派没有回答,对于下一步的打算他也有一些踌躇,是先与西方的国家接触,全力打造舰队还是先完全征服东南亚朱以派还没有决定好。
“还望先生赐教。”
诸葛鸿晖起身,语气激昂地说道:“依我而言,滇王应先拿下附近诸国,操练兵戈,同时可以借助地利,控制整个沿海的贸易。所以当务之急是拥有一支可以和满清有一拼之力的部队。待中原流寇势起,塞外女真祸乱之时勤王北上,势如破竹,一举平定九州。”
“如今的流寇可是势弱啊,先生何以见得流寇势起?”
朱以派是穿越者,当然知道大明其实亡于内乱,但是如今的流寇还仅仅是流寇,皇帝一震怒,那些武将还是得老老实实剿一波流寇的,所以目前的流寇还远未达到可以祸乱全国的地步。
“滇王可信草民?流寇五年之内必成大患!如今大明境内饿殍遍地,天灾不停,而那些官吏却只想着如何搜刮民脂,而民,已无脂可刮!到时候有人振臂一呼,几十万流寇便又起来了,草民猜测最后流寇或成正统,不过那时女真也有可能入主中原。至于最后,还是要看滇王的态度了。”
“轰——”
晴天突然一阵霹雳。
朱以派眯了眯眼睛:“先生此话可是大逆不道啊!”
诸葛鸿晖却摇了摇羽扇:“滇王此次出兵可也是大逆不道啊!”
“哈哈哈——”
两人同时大笑。
朱以派对于诸葛鸿晖已经十分满意了,但是诸葛鸿晖又看向了朱以派。
他摇了摇羽扇问道:“敢问滇王的心胸有多辽阔?”
朱以派淡淡回到:“大明的版图将胜过蒙元,我要大明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诸葛鸿晖大笑道:“好一个日不落!好一个日不落!”
游历四海的他已经靠着他那绝顶聪明的脑袋想出了晨昏线和时差这一概念,只是他还未曾著书罢了。
他摇了摇羽扇:“我之夙愿便是死于戎马之上,攻克不能攻克的城池,吞并吞并不下的国家!敢问滇王,您敢用我吗?”
“看来你这个草民不喜欢和平啊!哈哈,不过你说的话亦是我的向往!”
“哈哈,看来滇王也是不甘只当一个王啊!”
“非也非也,世界之王,不也是王么?”
“有趣有趣,滇王,我认你了!”
……
为了尽快制定下一步计划,朱以派和诸葛鸿晖决定即刻前往大营。
诸葛鸿晖走的时候很是潇洒,他朝着陋屋挥了挥羽扇后便准备骑马离去。
叮。
任务完成,天命值加5,目前天命值:65/99
诸葛鸿晖:外交:8;内政:9;军事:9;文化:9,特殊增益:万古之才(对于天命值增益效果全面提升)
在送诸葛鸿晖上马的时候朱以派通过天命系统看了一眼诸葛鸿晖的属性。
8999!
不愧为万古之才!
再看一下自己的天命面板。
天命:二阶。65/99
麾下(精锐级别):云南精锐(火器兵5K,炮兵2K,骑兵5K,步兵10K)。绝世工匠30人(目前可以制造燧发枪、四十磅以下火炮。)、间谍网(1K)、张定边、霍审、诸葛鸿晖。
目前天命值的增益效果:军队招募效率:+15%;陆军士气:+0.2:;陆军训练度:+15%;人心稳定度:+0.5;土地产出::+10%;商业效率:+10%;工业效率:+10%;叛乱风险:-1.5。
……
紫禁城。
“砰——”
一个小十字架立刻崩碎开来。
一名身穿天主教教服的花白老人赶紧前来查看。
“潜龙在渊,势在西南。”
“西南?”汤若望喃喃到“难道这东方的邪龙终究还是困不住吗?主啊!请护佑您虔诚的教徒吧!”
汤若望紧紧抓着手中的十字架,自他来到这里后,他就不停地损耗着中华的龙气,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已是末年之姿。
而且他还与满清合作,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的火炮和相关的技术。
到时候满清入主中原,这片土地几千年积攒的文明就会被毁失殆尽。 那这片土地的国家就再无可能超越自己的国家。
这样,这一个神秘而又富饶的国度终究会被自己的国家征服,到时候这里的人民都将信仰耶稣。
在他看来只有信仰耶稣才是真正地拯救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
汤若望的双手忍不住地颤抖,他知道有些事情要加快了。
……
其实皇太极一直在和关宁军通书信,而祖大寿那边却一直没有动静。
自从大凌河一役关宁军就彻底成了守势,皇太极当然可以付出极大的牺牲打通,但是这样一来自己的消耗就太大了!
自己就这么一点人,再怎么生也就那样。
可以说死一个那就切切实实地死一个。
所以皇太极也不着急,自己还是优待祖大寿的儿子祖可法,而且从现在祖大寿的态度来看,他是在两头下注。
崇祯的命令他不听,自己的劝降书他也不接。
皇太极看了一眼多尔衮,他们三兄弟的势力比自己还大,要不是自己强压着,皇太极不知道多尔衮会做出什么事来。
而且他们三兄弟还那么年轻。
他最近收到了一封书信,那个人写信的人叫做诸葛鸿晖。
自诩为文武双全的皇太极当然知道诸葛这个姓氏。
而且他还常常用《三国演义》里面的兵法打明国的军队。
在信中诸葛鸿晖详细分析了大清的优势与劣势。
皇太极看了这一封书信后立刻惊为天人。
其写的之透彻,写的之刁钻是他平生未见。
可惜那个送信的人送完就走了,他也不知道那位谋士在哪里。
在信中诸葛鸿晖就详细说明了多尔衮三兄弟的情况,皇太极对此深以为然。
但是他又无可奈何,即使明争暗夺对于那三兄弟也是不痛不痒。
在这封信中诸葛鸿晖给出了答案:让他们的主心骨多尔衮战死沙场。
之于如何战死沙场,那手段就有很多种了,但最好的就是被明军所杀。
所以这一次皇太极便是让多尔衮从将军石那里入关,直入天津、山东,只要明军的水师调转及时,那多尔衮就有战死的希望!
对于明军水师上面运载的火炮,皇太极还是十分忌惮的。
你多尔衮再怎么厉害,也只是血肉之躯!
火炮的威力,皇太极还是清楚的很。
即使他这一场满载而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每一次入关谁不是满载而归?
至于自己的水师?
自己那十几条破船算水师?
想到这一次自己的心腹大患可能被除掉,皇太极心中不由得一悦。
如此一来,他的正白旗就将在自己的手里了。
即使皇太极自己知道多尔衮是一个能征善战之人,但,自己也留不得他!
自己大清能臣如此之多,他是不会放任多尔衮长大威胁到他的,更何况自己得来这个位子之时也不是毫无争议。
只要他死了,那么自己的大清就会更加稳定,只要不出内乱,皇太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明国而代之。
皇太极眯了眯眼睛看向远处。
诸葛鸿晖,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皇太极的心中又多了一个疑问。
“诸巴,你去让我们的细作找一找一个叫做诸葛鸿晖的人,如果找到了,不惜一切代价把他给我带过来!记住,我要活的!”
皇太极在空无一人的大殿中说到。
没有回应,但是他听到了内门打开的声音。
……
“情况有变么?”
朱以派看着消失了好几个月的诸葛鸿晖说到。
“没错,今年满清要再一次入关,不过我去送了一封信,他们这一次入关打的可能比较深,陕西、四川那里的流寇可能会再起,征服西南这些小国我们要加快时间了。”
朱以派点了点头,张定边已经完全攻下了东京、占婆,至于东京国王和占婆国王朱以派没有要过来,直接杀了便是。
在那里的反抗分子朱以派也是毫不手软,一个反乱,全家受罚。
当然,有大棒也有胡萝卜,那些被地主豪强霸占的土地朱以派大部分都分了下去,这几年的税收也会降低不少。
其实朱以派就算几年不收税影响也不大,没办法,那些官员和豪强实在是太富有了。
可以说百分之九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五的人手里,所以朱以派这一波下来就赚的盆满钵满。
而那些国家的平民对朱以派千恩万谢。
他们才不管谁是国王,他们只要能够吃饱饭就行了。
就算是罪户在他们眼里也是一个十分好的差事。
剥削之重,可见一斑!
而大明的农民也同样不好过。
“那鸿晖先生是如何得知这些情况的呢?”
朱以派也是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诸葛鸿晖摇了摇羽扇,轻轻吐出了两个字:“晋商。”
“晋商。”
朱以派眼光一寒,要不是晋商卖国,大明还真不一定会亡!
从清初的八大皇商就可以知道晋商对鞑子的帮助有多大。
如果他们能够严格遵守大明的禁令,那么鞑子也不会有铁、粮食以及各种物资的来源。
要知道在现在,即使卖给鞑子一个铁锄头也是违法的!
可是在利益面前,晋商完全不顾国家的安危,这比那些愿意卖掉死自己绳子的人还可恨!
想想也知道只有一隅之地的满清是如何发展到这个规模的,如果没有成建制的物资装备输送,他们怎么起得来?
诸葛鸿晖轻轻摇着羽扇:“只要流寇势起,我们就可以进兵四川,四川可是一个好地方,我听闻那里的百姓都勇武好斗,在那里我们可以广招士兵,就不需要像在这里一样有意限制了。”
“嗯,那里的水利修的也不错,灾年应该能够支援全地。”
朱以派明白诸葛鸿晖的意思。
在这里他还不敢招募太多的士兵,一是语言不同,二是没有经过后备士兵的专属训练,战斗力和意志力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在打硬仗的时候逆风了,那可是不敢设想的。
兵败如山倒!
朱以派可是知道李自成被鞑子打的打败后就没有起来了。
就在张定边整兵准备进攻暹罗之时,英格兰的士兵也从莫卧儿帝国的境内进入缅甸开始作战。
因为缅甸有着尼德兰、西班牙提供的火器,更别说还有一定规模的象兵,所以英军进展的非常不顺利。
自战争开始一来英军就几乎没有再向前走过一步,他们反而还是守方!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缅甸的士兵倒是帮了一个大忙。
一些缅甸士兵在莫卧儿帝国边境作乱,抢了不少物资和人口,正在巅峰时期的莫卧儿帝国震怒,当即派了五万士兵帮助英军进攻缅甸。
尽管莫卧儿帝国派来的士兵不是火枪兵,但是在攻城战之中,他们的作用要比火枪兵还大。
对于攻城莫卧儿帝国的士兵可以说是非常有经验的了。
更别说英军还有火炮来攻城。
在莫卧儿帝国的帮助下,英军终于撕开了一道口子,但此时已是崇祯十年十月。
世界线从此变得大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