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文学网 > 女频言情 > 小说将军府的千金小姐(陆晏千金)

小说将军府的千金小姐(陆晏千金)

素衣青衫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我们去了全村当兵的人家问过,他们都没见过沈不言和我大哥,又去镇上和县城打听,依然是说没见过。他们就这样杳无音讯,生死不明。娘和沈姨平日里说的话越来越少,总喜欢站在门口,朝着边关的方向看。我已经十七岁,快十八了,婚事早就耽搁下。很多媒人上门说亲,我都给拒了。这些年,很多年轻人外出打仗,没有适合的男人,女孩子的婚事很多都被耽搁了,也不多我这一个。现在年轻人回来,到处都是说亲成亲的。我家中有些银钱,长的不错,还有手艺,来说亲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一个,就是刚从战场上回来,据说还打的不错,拿到了很多赏银,家里日子富起来,还准备盖五间大瓦房做婚房。“小夏过去就是好日子,你们可别再犹豫,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我娘也问我要不要再考虑考虑,我摇头...

主角:陆晏千金   更新:2024-12-12 12:3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陆晏千金的女频言情小说《小说将军府的千金小姐(陆晏千金)》,由网络作家“素衣青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们去了全村当兵的人家问过,他们都没见过沈不言和我大哥,又去镇上和县城打听,依然是说没见过。他们就这样杳无音讯,生死不明。娘和沈姨平日里说的话越来越少,总喜欢站在门口,朝着边关的方向看。我已经十七岁,快十八了,婚事早就耽搁下。很多媒人上门说亲,我都给拒了。这些年,很多年轻人外出打仗,没有适合的男人,女孩子的婚事很多都被耽搁了,也不多我这一个。现在年轻人回来,到处都是说亲成亲的。我家中有些银钱,长的不错,还有手艺,来说亲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一个,就是刚从战场上回来,据说还打的不错,拿到了很多赏银,家里日子富起来,还准备盖五间大瓦房做婚房。“小夏过去就是好日子,你们可别再犹豫,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我娘也问我要不要再考虑考虑,我摇头...

《小说将军府的千金小姐(陆晏千金)》精彩片段

我们去了全村当兵的人家问过,他们都没见过沈不言和我大哥,又去镇上和县城打听,依然是说没见过。

他们就这样杳无音讯,生死不明。

娘和沈姨平日里说的话越来越少,总喜欢站在门口,朝着边关的方向看。

我已经十七岁,快十八了,婚事早就耽搁下。

很多媒人上门说亲,我都给拒了。

这些年,很多年轻人外出打仗,没有适合的男人,女孩子的婚事很多都被耽搁了,也不多我这一个。

现在年轻人回来,到处都是说亲成亲的。

我家中有些银钱,长的不错,还有手艺,来说亲的人络绎不绝。

其中一个,就是刚从战场上回来,据说还打的不错,拿到了很多赏银,家里日子富起来,还准备盖五间大瓦房做婚房。

“小夏过去就是好日子,你们可别再犹豫,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

我娘也问我要不要再考虑考虑,我摇头。

“如果真要找,就招赘吧。”

哥哥跟沈不言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我希望他们回来,但也要做最坏的打算。

沈姨和娘的年龄越来越大,不语还小,若是我也出嫁,家里再少一个人,她们三个人只会更加孤单。

我娘摸着我的头叹气,允了我的想法,开始跟媒人说我招赘。

媒人不禁撇嘴,“这肯入赘的可都不是什么好的,你们这么着,不是把大姑娘耽误了吗?”

我娘还是坚持招赘,媒人只能说尽量给寻摸个靠得住的。

但相看了几个都不行,媒人有些不耐烦,事情又耽搁下来。

就这么拖了半年多,梁王突然造反了。

原因是梁王在边关大捷,在军中建立威望,很多将领以他马首是瞻,皇帝又开始猜忌,想除掉梁王。

想出来的办法也实在是歹毒,竟然是设计让梁王带兵平西北之乱,跟外敌里应外合设计梁王。

梁王戳穿了皇帝的阴谋,打退外敌,带着兵马直接冲着京城而去。

刚过了没几个月好日子,又开始出乱子,百姓们人人自危。

而梁王这一路打的势如破竹,一个月的时间就冲到了京城又半个月,京城传来消息,改朝换代,皇帝换了。

梁王赢了,当了皇帝。

原来的皇帝成了阶下囚。

沈姨紧张起来,盯着告示看了又看,晚上辗转反侧。

我娘晚上跟她悄悄聊了好久,最终沈姨带着东西,准备自己进京。

她走的时候,让沈不语跪下。

“从今天开始,秦锦心便是你娘,你只有这一个娘,要孝顺她,敬重她,记住了吗?”

沈不语哭着抱住她的腿,“娘,我也去,我也是沈家人。”

她一向乖巧,这还是她第一次不听话。

沈姨狠心推开了她。

“你哥生死不知,如今沈家就剩咱们两个了,你得活着。

若我死了,你就当沈家没了,忘了以往,作为秦不语活下去。”

沈姨进京的路刚走到村口,就被堵住了。

因为前面来了大部队,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年轻人带着一些小兵,朝着村子急切奔来。

到了近前,带头的两个便下了马,冲着我们跑来。

其中一个还绊了一跤,差点摔倒,踉跄了几步才稳住。

看他那样,突然想起七八年前的那个雪夜,我冲着娘她们跑过去的样子。

那时候黑夜压顶,繁星被云雾遮盖,雪花点点,飘落而下。

但那时候已经是春日,雪花落下,化作春水,滋润大地。

希望,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候悄悄到来。

跑到近前,便看清,那是已经好几年不见的大哥和沈不言。

大哥黑了,瘦了,长高了些,看着更健壮了,更像个大人。

沈不言也长高了,只是年纪小,还是少年模样。

他们都穿着黑色铠甲,看起来威风凛凛,就像沈姨讲的故事中的大将军。

两人到了近前,扑通跪下。

“娘,我们回来迟了。”

沈不言更是抱住了沈姨的腿,“娘,我们为沈家平反了。”


家里地没了,也没了生计,必须想办法活下去。

娘大手一挥,“不用,娘有本钱,带你们赚钱。”

娘也不知道在哪儿弄来的本钱,带着我们去县城置办了很多的东西,还买了一头小毛驴,回来就拉着我跟哥哥在灶房里一通忙活。

很快,三碗热腾腾的刀削面就做成了。

“大郎,你就学这个,去城里摆摊,娘在家刺绣赚钱,争取早点把地都买回来。”

我和哥哥吃的满嘴留香。

“娘,你还有这手艺那?”

我们以前都不知道。

毕竟以前娘都是种地绣花赚钱,从来没做过这些。

这些年眼睛不好,也不怎么绣花了,家里太忙还欠债,没钱买丝线,绣花的手艺也搁下了。

她笑道,“以前哪有时间做这些啊,现在你大哥大了,读书也不成,该独当一面了。

好歹他识了字,出去不至于被人骗。”

我跟大哥完全没随了我爹,读书都不行,大哥也是读了几年不成,才退下来了。

退下来就遭遇旱灾生了大病。

倒霉的事儿真是一件接着一件。

大哥开始在家里学做刀削面,娘耐心教他,很快就把他教出来了。

我娘很无奈,“看来你是随了你外祖,你外祖就是个厨子,开小饭馆的。”

她从不说外祖家的事,说是过的不好,外公外婆活着的时候她没能好好孝敬,对不起爹娘。

说到底,还是我爹造的孽。

我娘执意嫁到陆家后,整天忙里忙外,根本没多少时间回去,也没办法孝顺外祖。

这是她最悔恨的事。

大哥很快就学会了做刀削面,开始每天推着车子出去摆摊。

娘一开始跟着去了几天,后来大哥熟悉起来,慢慢赚钱,她就不去了。

娘开始教我绣花,让我别绣太多,免得坏了眼睛。

大哥的生意慢慢稳定起来,每个月也能有一两多银子的纯进账。

这在乡下人家,已经是很好的收入了。

就这么过了一年,加上我们绣花的钱,家里存了接近二十两银子,但这也只够买两亩地而已。

娘说别着急,好好干,总会好起来的。

翻过年,天气暖和了,娘带我进城买绣线,想着再找点别的活计做,却遇到了官差贴告示。

娘凑过去看了看,出来的时候,脸色大变。

她赶紧去找了我大哥,让他别摆摊了,又把我托付给大丫家,带着大哥急匆匆进了京城。

我在大丫家坐立难安,总觉得要出大事儿了。

那告示上的字我只看清了几个,好像在说什么沈家将军府抄家之类的话。

大丫家人还朝我打听,我也不知道,只红着眼盯着门口,就怕娘和大哥也一去不回。


日子一年一年的过,村里的药材长的好,村民们的钱赚的越来越多。

有了钱,村子里都和睦了许多。

大家互相见了面,都有了笑脸,不再像以前那般,为了一根菜一棵葱闹的脸红脖子粗。

哥哥还是坚持去摆摊,还弄了个小铺子。

娘又教了他好几种面食,他自己还琢磨了,做的吃食好,铺子里生意更是红火。

我跟不语在家里读书习武绣花,种药材,偶尔跟村里的大丫她们去街上逛逛,买些喜欢的东西回来。

不语喜欢下地,几乎要整天泡在药田里,晒得黝黑,哪儿还有刚来时候瓷娃娃的样子。

看她这样,我总觉得,我也该做点什么的好。

沈不言在学堂里成绩很好,但却不能去科考。

沈家满门获罪,他虽然小,可也是罪人,不能去。

沈姨还问沈不言后不后悔跟着她姓。

若是沈不言跟着我爹姓,就不会在获罪名单里。

但沈不言坚定摇头,“娘,我是沈家人,既承了沈家人的荣耀,难处坎坷自然也要一起承担。”

沈姨抱着他夸赞,“不愧是我沈家儿郎,骨子里流着的就是我沈家的血。”

学堂里的先生知道他不能科考,也很是可惜,但也没有因此就看轻,还是一样的教导。

先生还想让沈不言长大了些就在学堂里教书。

虽然不能科考,好歹能做个先生养家糊口。

但沈不言拒绝了。

边关再起战事,朝廷在征兵。

这一次,没了沈家,少了许多沈家培育出来的良将,边关战事打的很不乐观。

刚继位没几年的新皇很着急。

当年他刚继位,就杀了很多夺嫡之战时没有支持他的忠臣良将。

好日子没过几年,要用人了,才发现手上可用的人甚少。

他怕,怕这时候被人翻旧账,怕被人说他杀忠臣,眼下遭报应了。

所以,他启用了新人,还委以重任。

但新人给他丢了脸,一上战场就被人揍得退兵几十里,差点把城都丢了,气的皇帝差点提剑亲自去杀了他。

边关之战打的胶着,兵耗的多,朝廷只能征兵。

我哥已经十七岁,到了年纪,本来已经在说亲,我娘正挑花了眼,谁知道却赶上征兵。

我娘想花钱免了这名额,但朝廷是钱也要,人也要。

沈不言站出来说,“我去。”

我娘把他推回去,“你才多大,一边玩去。”

但沈不言就要去,还偷偷报了名,报的名字是秦不言。

他不能用沈不言的名字,也不想姓陆,便借用了我娘的姓。

等他自己跑了的时候,我娘和沈姨才发现。

他说他是沈家儿郎,要在战场上把沈家的颜面和荣耀找回来。

沈姨拿着信,红着眼,“这个熊孩子,真是打的少。”

沈不言太小,根本不能上战场,就算去了,也只能在后方打杂,待遇很不好。

我哥看了信,收拾了东西,也跑了。

“我追他去,娘帮我把铺子看好了。”

我娘跟沈姨一块站在门口骂人。

“这一个两个,都不省心。”

沈姨第一次对着我娘有些心虚。

“秦锦心,你骂我吧,都怪我,教他们习武,把他们的心都养大了。”

她自责,若是没教大哥习武,大哥就不会跟着跑了。

我娘瞪她一眼,“他有那个心,就算没有武艺也会跑,说你干嘛?

我还要谢你教了他许多,这一去,想来自保应该不成问题。”

虽然这么说,但她们两人还是担心。

一向不爱拜菩萨的两人,开始整天求神拜佛的,希望佛祖跟菩萨保佑。

不语悄悄跟我说,“这大概就是临时抱佛脚。”


很快,山上就很难挖到药材了,有的村民上山挖药材还受了伤。

有的人歇下心思,也有人往更远处去挖。

而沈姨就是这时候找上了村长。

“村长,与其让大家去挖药材,不如咱们把山地利用起来,全村一起去种药材。”

“反正山地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按照人头分给村民,每人分一块地,我来教大家种药材,带着全村赚钱。”

她还列举了山上可以种植哪些药材,这些药材现在的市价多少,一亩山地一年能赚回来多少钱。

村长听她说的头头是道,有些动容。

毕竟山头空着确实是浪费,平时也就是捡捡柴火,挖一些野菜,要是能利用起来,村里人的日子也能过的更好。

只是……“真能赚钱吗?”

沈姨笑的肯定,“绝对能。”

其实她心里也没底,她只是打算先把村长忽悠了,再去忽悠村民。

晚上吃饭她跟我们说实话,气的我娘在她背上拍了一下。

“沈怀玉,你怎么这么大胆子,万一不赚钱,全村人都恨死我们了。”

沈姨笑道,“怕什么,富贵险中求嘛,想赚钱就肯定得付出点什么,做什么都有风险的。”

我娘又狠狠瞪她一眼,叹了口气。

牛都吹出去了,骑虎难下,也只能继续忽悠。

这么大的事儿,村长不敢自己做决定,叫了全部村民开会。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大家举手,看看愿不愿意分了山地种药材。”

表决的结果自然是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

但是同意的人还是多。

反正那山头空着也是空着,他们本来也都是种庄稼的,折腾着种点什么,还有希望,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而且,这段时间,沈姨带着大家挖药材,教了他们很多。

她侃侃而谈的自信样子,让村民们觉得,跟着她,铁定能赚钱。

我们也是这才明白,为什么她对村民们这么热情,原来是为了种药材,就拉着全村的人下海。

沈姨还跟我们得意地笑,“这叫上兵伐谋,早跟你们说,我熟读兵法。”

我大哥很好奇,“兵法还能用在平时?”

“当然,行军打仗跟做人做事是一样的,都有共通的地方,任何学问都是,学会了,在各种事情上都能用得到。”

沈姨侃侃而谈,一直对读书不怎么感兴趣的大哥,也开始深思,之后还把以前的书都拿出来,重新读了读。

而村长,很快就带着大家开始分山地,种药材。


那妇人是将军府的小姐,叫沈怀玉,也就是我爹入赘的那位。

按理说,她跟我们就算不是敌人,可关系也不该算得上好。

但她让人制住了那些收债的,把欠条要了过来。

“十两银子一年时间还一百两,京城收印子钱的都没你们这么嚣张。”

她给了二十两,“就这些,要么拿走,要么,你们就到大西北挖矿去。”

那些人显然怕将军府的护卫,那些护卫眼神狠厉,看样是真的杀过人的。

他们收了二十两银子,把欠条还回来,还点头哈腰的跑了。

我娘起身,打了打身上的土,又捋顺了头发,让自己显得没那么狼狈。

沈怀玉也看了看我娘。

“你得给我写欠条。”

“我给你写欠条。”

两人异口同声,对视一眼,都笑起来。

但接着又转头,各自哼了一声。

大人,真的是很奇怪。

沈怀玉留下了一个小盒子,那是我爹的骨灰,她说我爹流连烟花之地,马上风死了。

我娘眉眼动了动,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只是嫌弃地把那盒子往旁边推一推。

沈怀玉很嫌弃,身子直往后仰。

她还拿走了我娘写的欠条。

走的时候,她又问,“你还真打算好好安葬了他,让你的孩子们每年祭拜?”

我娘冷哼,“放在他爹娘身边就好,至于祭拜,就免了吧。”

沈怀玉又笑起来,扬了扬手里的欠条,潇洒地走了。

她走的时候,车上有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探头往外看,眉眼跟我大哥还真有点像。


章节在线阅读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